小刘知特产
《小刘知特产》之恭城油茶介绍
2020-11-10 16:17  浏览:318
 嗨,大家好啊,这里是中国特产品牌公众评选活动组委会,我是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的冥王星星主小刘,关于特产,只有不知道小刘的,没有小刘不知道的。特产是某些地方特有或特别著名的产品,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或历史,在这里小刘给介绍一下特产的文化历史传说,这期我们的主角是恭城油茶。

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地处岭南之南,湘桂边界,都庞岭从县境东北分三支伸入,海洋山余脉分布于县西部,四面群山环抱,北高南低。全县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。恭城瑶族人民长期居住在地僻人稀的山区,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,保留着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饮食风俗——打油茶。俗话说:“恭城土俗,油茶泡粥,祛瘴防疫,全身舒服。”油茶最初是瑶民发明的一种强身健体的饮料。同时,瑶族以杂粮为主食,为解决难于吞咽、不易消化问题,千百年来,恭城油茶得以传承发展而且长久不衰。

据说,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,沿途百官大献殷勤,餐餐山珍海味,吃得乾隆茶饭不思,见食生厌。一位恭城籍的御厨忽然想起家乡的油茶之功效,便做出了一碗恭城油茶奉上御前,乾隆喝后顿时口舌生津,胃口大开,欢喜之下,御赐恭城油茶为“爽神汤”。

“恭城油茶”,其中的茶叶有丰富的茶碱,生姜驱寒湿,大蒜消毒,花生米补充能量,具有消食健胃,驱湿避瘴之功效。如今,恭城人每天早上都要“打油茶”,喝油茶已成为恭城人民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。

恭城人喝油茶,是与食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,用食品与茶同食,叫“送油茶”。送油茶的食品很多,传统的有炒米(米花)、炒花生米、排散、油炸饭锅巴、红薯、芋头、玉米及各种“粑粑”,如“柚子叶粑、狗舌粑、大肚粑、油堆粑、羊角粽”等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“送油茶”的东西越来越丰富,人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各种面食,各种市面上销售的糕点,还有各种肉食。近年来,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,该县的大排档经营者,推出了“三鲜油茶火锅”,受到了恭城人和外地人的青睐,使“恭城油茶”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家庭食品进入市场。

恭城人在传统油茶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浓缩油茶,褐色粉末状,类似果冻的包装。食用方法:在锅内加入3至4碗水,将浓缩油茶50至100毫升倒入并煮沸约两分钟,搅拌加盐,趁热饮用,味道气味类似于现场制作的油茶,是旅行送礼的佳品。

恭城油茶已作为地方民族特色食品进入市场,该县各大排档、酒楼乃至宾馆都为客人提供了“油茶”这一饮食项目,常常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千里迢迢来恭城品尝“油茶”,推动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。有山歌这样唱道:“恭城瑶乡有土俗,常用油茶来泡粥,不信你来喝两碗,赛过喝酒和吃肉。”“瑶寨油茶誉四方,千里慕名来品尝。因为那年喝一碗,回家三天嘴还香。”恭城油茶根植恭城、享誉八桂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已于2008年将“恭城油茶”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

关于恭城油茶,大家是不是了解的差不多呢?喜欢特产传说的朋友们,请多多关注支持我们,每期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特产故事。

发表评论
0评